牡荆子有什么好处?牡荆子的功效与作用(京子的功效与作用)

牡荆子有什么好处?牡荆子的功效与作用

牡荆子可能很多人都没有听说过,也不知道是什么东西,其实牡荆子是一种药材,我们见得不多,但是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对很多疾病都有治疗的作用,面对不同的疾病吃法也不同,那牡荆子有什么好处?

1、治疗女性白带增多

牡荆子有什么好处?牡荆子的功效与作用(京子的功效与作用)插图

【材料】牡荆子适量。

【用法】将牡荆子洗净,放进菜锅里,开中火翻炒。炒香之后关火晾凉,捣烂备用。每次取6g,用沸水冲泡后服用,早晚各一次。

2、治疗咳嗽

【材料】牡荆子、生姜各适量。

【用法】将牡荆子洗净、炒干、捣成碎末,装入玻璃瓶中备用。每次取9g牡荆子粉末和3~5片生姜,装进大一点的茶包里,每天早上用开水冲泡代茶饮。

3、治疗支气管哮喘

【材料】牡荆子、蝉蜕各等份,蜂蜜适量。

【用法】将蝉蜕放到清水中漂洗干净,晾干之后,和牡荆子一块磨成细粉,装入玻璃瓶中密封备用。每次取9g,用沸水冲泡,晾至合适的温度后加1~2勺蜂蜜,搅匀后服用。每天早晚各1次,至少连用7天。

4、治疗疝气

【材料】牡荆子适量,黄酒一瓶。

【用法】将牡荆子洗净、炒熟,磨成细粉备用。每次取6g,用温热的黄酒送服,每天早晚各一次。

胃寒、胃胀、消化不良的人在煮米饭的时候可以放几粒牡荆子,有提鲜的作用,味道辛香,但是不能多放,过犹不及。

5、牡荆叶作用

(1)九窍出血。用荆叶捣汁,酒调服二合。

(2)小便尿血。治方同上。

(3)腰脚风湿。用荆叶煮水,熏蒸病人,以汗出为度。

6、荆沥的作用

(1)中风口噤。服荆沥,每次一升。

(2)头风头痛。用日取荆沥饮服。

(3)喉痹疮肿。取荆沥细细咽服。或以荆一把,水煎服。

(4)心虚惊悸,形容枯瘦。用荆沥二升,火上煎成一升六合,分四次服,白天服三次,晚上服一次。

(5)赤白痢。久不愈。用荆沥饮服,每日五合。

(6)疮癣。用荆沥涂搽。

京子的功效与作用

今天给各位分享京子的功效与作用的知识,其中也会对京子的作用与功效归经禁忌性味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收藏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1、蔓荆子的药用价值?2、茯苓,天麻,防风,薏米,扁豆,甘草,京子一起煮的功效3、大学教授名老中医开的药,下面有几味药不认识啊!!4、生京子泡茶好吗?蔓荆子的药用价值?【药材名】蔓荆子【英文名】SimpleleafShrubChastetreeFruit【拉丁名】FructusViticsSimplicifoliae①VitexrotundifoliaL.②VitextrifoliaL.【名称考证】蔓荆实,荆子,万荆子,蔓青子,蔓荆,白背木耳,小刀豆藤,白背风,白背草【科目来源】双子叶植物药马鞭草科植物【药用部位】单叶蔓荆或蔓荆的果实。
以上两种植物的叶或枝叶(蔓荆子叶)亦供药用。
【性味归经】苦辛,凉。
①《本经》:“味苦,微寒。
”②《珍珠囊》:“苦,辛。

入肝、胃、膀胱经。
①《汤液本草》:“太阳经药。
”②《雷公炮制药性解》:“入肝经。
”③《本草经疏》:“入足太阳、厥阴,兼入足阳明经。
”【功效分类】解表药,辛凉解表药【功效主治】疏散风热,清利头目。
治风热感冒,正、偏头痛,齿病,赤眼,目睛内痛,昏暗多泪,湿痹拘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2~3钱;浸酒或入丸、散。
外用:捣敷。
【用药忌宜】血虚有火之头痛目眩及胃虚者慎服。
①《本草经集注》:“恶乌头、石膏。
”②《医学启源》:“胃虚入不可服,恐生痰。
”③《本草经疏》:“头目痛不因风邪,而由于血虚有火者忌④《本草汇言》:“痿痹拘挛不由风湿之邪,而由于阳虚血涸筋衰者勿用也;寒疝脚气不由阴湿外感,而由于肝脾羸败者亦勿用也。
”【用药配伍】配连翘:解表疏风;配菊花:入肝经,明目。
配川芎:活血祛风;配人参:清肝明目。
【炮制方法】炒蔓荆子:筛净灰屑,除去残存萼片,置锅内用武火炒至焦黄色,略喷清水,放凉。
《雷公炮炙论》:“凡使蔓荆子,去蒂子下白膜一重,用酒浸一伏时后蒸,从巳至未,出,晒干用。
”【资源分布】①单叶蔓荆:分布辽宁、河北、河南、山东、安徽、江苏、浙江、福建、台湾、江西、湖南、湖北、云南、广东等地。
②蔓荆(《本经》)分布我国沿海各省及云南、广西等地。
【药材鉴定】干燥果实圆球形,直径4~6毫米。
表面灰黑色或黑褐色,被灰白色粉霜,有4条纵沟;用放大镜观察,密布淡黄色小点。
底部有薄膜状宿萼及小果柄,宿萼包被果实的1/3~2/3,边缘5齿裂,常深裂成两瓣,灰白色,密生细柔毛。
体轻,质坚韧,不易破碎,横断面果皮灰黄色,有棕褐色油点,内分四室,每室有种子1枚,种仁白色,有油性。
气特异而芳香,味淡微辛。
以粒大、饱满、气芳香、无杂质者为佳。
显微鉴定:果皮横切面:外果皮为1列类方形表皮细胞,外被角质层,并有腺毛及非腺毛。
中果皮宽厚,占果皮大部,外侧2~3列细胞有色素,其余细胞壁稍厚,木化;维管束细小。
内果皮为数列石细胞,壁厚,孔沟明显。
果实粉末:深灰棕色。
①内果皮石细胞类方形、类圆形、类多角形、纺锤形或长方形,直径9~65μm,长至171μm,壁厚5~22μm,层纹大多明显,孔沟较细密,胞腔狭小,大工业多含1~数个细小草酸钙方晶。
②果皮薄壁细胞类圆形、类多角形、类长方形或类椭圆形,19~70μm,壁稍厚,有呈连珠状,木化,有的胞腔内含黄棕色物。
③外果皮表皮细胞断面观长方形,被角质层,外缘细齿状;表面观类多角形,具细密角质条纹,可见毛茸或圆形毛茸脱落痕。
④非腺毛1~5细胞,平直,少数弯曲或倒状,完整者长36~191μm,直径9~23μm,壁稍厚,有疣状突起,以顶端细胞较密,足部稍皱缩。
⑤腺鳞头部4细胞,直径36~63μm,柄极短,单细胞。
另有少数小腺毛,头部1~4细胞;柄1~3细胞。
⑥种皮表皮网纹细胞外平周壁具网状增厚,微木化,纹孔条状,排列较整齐。
【古籍考证】出自《本草经集注》①《唐本草》:“蔓荆,苗蔓生,故名蔓荆。
生水滨。
叶似杏叶而细,茎长丈余,花红白色。
今人误以小荆为蔓荆,遂将蔓荆子为牡荆子也。
”②《蜀本草》:“《经》云:蔓荆,蔓生水滨,苗叶蔓延,春因旧枝而生小叶,五月叶成如杏叶。
六月有花,浅红色,蕊黄。
九月有实,黑斑,大如梧子而虚轻。
冬则叶雕。
”③《本草经》:“蔓荆,旧不载所出州土,今近京及秦、陇、阴、越州多有之。
苗茎高四尺,对节生枝,初春因旧枝而生。
叶类小楝,至夏盛茂。
有花作穗,浅红色,蕊黄白色,花下有青萼。
至秋结实,斑黑如梧子许大而轻虚,八月、九月采。
一说作蔓生,故名蔓荆,而今所有,并非蔓也。
④《纲目》:“蔓荆,其枝小弱如蔓,故曰蔓生。
”⑤《广雅疏证》:“蔓荆,倘是蔓生,则《本草》当入草部,今乃列之木部上品,阴非蔓生之物,《本草》木部有蜀椒,又有蔓椒,岂得谓椒蔓生哉。
《唐注》以蔓生者为蔓荆,尤为乖谬也。
”【化学成分】单叶蔓荆果实和叶含挥发油,主要成分为莰烯(Camphene)和蒎烯(Pinene),并含有微量生物碱和维生素A;果实中尚含牡荆子黄酮(Vitexicarpin),即紫花牡荆。
素(Casticin)。
蔓荆果实含少量(0.01%)蔓荆子碱(Vitricin)。
果实含挥发油约0.16%,油中主成分为茨烯和蒎烯。
此外,尚含黄荆素(5,3’-dihydroxy-3,6,7,4’-tetramethoayflavone,vitexicarpin,casticin)和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acid)及脂肪油约6.1%。
种子含艾黄素(5-hydroxy-3,6,7,3’,4’-pentamethoayflavone,artemetin)和黄荆素。
【相关选方】①治头风:蔓荆子二升(末),酒一斗。
绢袋盛.浸七宿,温服三合,日三。
(《千金方》)
②治风寒侵目,肿痛出泪,涩胀羞明:蔓荆子三钱,荆芥、白蒺藜各二钱,柴胡、防风各一钱,甘草五分。
水煎服。
(《本草汇言》)
③治劳役饮食不节,内障眼病:黄芪、人参各一两,炙甘草八钱,蔓荆子二钱半,黄柏三钱(酒拌炒四遍),白芍药三钱。
上嚼咀,每服三、五钱,水煎。
(《兰室秘藏》蔓荆子汤)【原生形态】①单叶蔓荆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约3米,有香气。
幼枝4方形,密生细柔毛,者枝渐变圆,毛渐脱落。
单叶,叶柄长5~18毫米;叶片卵形或倒卵形,长2.5~5厘米,宽1.5~3厘米,先端短尖,基部楔形至圆形,全缘,上面绿色,疏生短柔毛和腺点,下面白色,密生短柔毛和腺点,侧脉约8对。
圆锥花序顶生,长2~12厘米;花萼钟形,先端具5短刺,外面密生白色短柔毛,萼筒长约4毫米;花冠淡紫色,5裂,中间1裂片最大,下半有毛:雄蕊4,伸出花冠管外,花药个字形分叉;子房球形,密生腺点,花柱无毛,柱头2裂。
浆果球形,直径5~7毫米,大部为增大的宿存花萼所包围。
花期7月。
果期9月。
生长海滨、沙滩、湖畔等处。
分布辽宁、河北、河南、山东、安徽、江苏、浙江、福建、台湾、江西、湖南、湖北、云南、广东等地。
②蔓荆(《本经》),又名:白背木耳(《岭南采药录》),小刀豆藤、白背风、白背草。
形态与单叶蔓荆相似,所异者叶通常为3小叶的复叶,在同一枝条的上部或下部有时为单叶;小叶无柄;小叶片倒卵形或倒披针形,中间小叶通常比侧生的长约1/3,叶柄长1~3厘米,密被细绒毛。
聚伞花序多数,相对排列成顶生圆锥花序。
花期7月。
果期11月。
生长于平原草地、河滩和荒地上。
分布我国沿海各省及云南、广西等地。
【参考出处】《本草经集注》,《唐本草》,《蜀本草》,《经》,《本草经》,《广雅疏证》,《本草》,《唐注》【功效分类】解表药辛凉解表药
茯苓,天麻,防风,薏米,扁豆,甘草,京子一起煮的功效以上药物配伍具有健脾益气,燥湿化痰,平肝潜阳,息风止痉等功效。
大学教授名老中医开的药,下面有几味药不认识啊!!1.京子
药名:蔓荆子
英文:SimpleleafShrubChastetreeFruit
学名:FructusViticis
类别:果实类
别名:荆条子、京子、白布荆
成分:莰烯、蒎烯、蔓荆子黄素(vitexicarpin)、γ-氨基丁酸
性味:性微寒,味辛、苦
功能:疏散风热,清利头目。
用于风热感冒头痛、齿龈肿痛、目赤多泪、目暗不明、头晕目眩
来源为马鞭草科植物单叶蔓荆VitextrifoliaL.var.simplicifoliaCham.的果实。
植物形态落叶灌木,高约3m。
幼枝四方形,密被细绒毛;老枝圆形,无毛。
叶对生,倒卵形,长2~5cm,宽1~3cm,先端圆形,下面密生灰白色绒毛。
圆锥花序顶生;萼钟形,5齿裂,外面密生白色短柔毛;花冠淡紫色,先端5裂,二唇形;雄蕊4;子房4室,密生腺点,柱头2裂。
核果球形,熟后黑色。
花期7月,果期9月。
生于海边、河湖沙滩上。
主产山东、江西、浙江、福建。
采制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晒干。
性状果实球形,直径4~6mm。
表面灰黑色或黑褐色,被灰白色粉霜状茸毛,有纵向浅沟4条,顶端微凹,基部有灰白色宿萼及短果梗。
宿萼长为果实的1/3~2/3,5齿裂,其中2裂较深,密被茸毛。
体轻,质坚韧,不易破碎。
横切面可见4室,每室有种子1枚。
气特异而芳香,味淡、微辛。
2.寸冬就是麦冬
功效:养阴生津,润肺止咳:用于肺胃阴虚之津少口渴、干咳咯血;心阴不足之心悸易惊及热病后期热伤津液等证。
配沙参、川贝可治肺阴虚干咳。
中药剂量:10~15克
五味子,俗称山花椒、秤砣子、药五味子、面藤、五梅子等,古医书称它__、玄及、会及。
为木兰科植物五味子(拉丁名为FructusSchisandraeChinensis)的果实。
多年生落叶藤本。
植株可供观赏,果实习称“北五味子”,供药用。
中国东北、华北等地都有野生或栽培。
以辽宁省所产质量最佳,有“辽五味”之称。
苏联、朝鲜、日本也有出产。
唐等《新修本草》载“五味皮肉甘酸,核中辛苦,都有咸味”,故有五味子之名。
五味子属植物在中国约有20种。
产于中国中部的华中五味子果实亦入药,称“南五味子”。
3.五味子果实作中药功能益气生津、敛肺滋肾、止泻、涩精、安神,可治久咳虚喘、津少口干、遗精久泻、健忘失眠等症。
药理试验证明能调节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和抑制过程,促进肌体代谢,调节胃液和胆液分泌,对肝炎恢复期转氨酶升高者有降低作用。
果皮及成熟种皮含木脂素,是五味子的药用有效成分,其中包括多种五味子素。
种子含脂肪,油脂可制肥皂或机械润滑油。
茎叶及种子均可提取芳香油。
4.瓜蒌
【性状】本品呈类球形或宽椭圆形,长7~15cm,直径6~10cm。
表面橙红色或橙黄色,皱缩或较光滑,顶端有圆形的花柱残基,基部略尖,具残存的果梗。
轻重不一。
质脆,易破开,内表面黄白色,有红黄色丝络,果瓤橙黄色,粘稠,与多数种子粘结成团。
具焦糖气,味微酸、甜。
【性味与归经】甘、微苦,寒。
归肺、胃、大肠经。
【功能与主治】清热涤痰,宽胸散结,润燥滑肠。
用于肺热咳嗽,痰浊黄稠,胸痹心痛,结胸痞满,乳痈,肺痈,肠痈肿痛,大便秘结。
【注意】不宜与乌头类药材同用。
【贮藏】置阴凉干燥处,防霉,防蛀。
生京子泡茶好吗?决明子味甘、咸、苦,性微寒。
归肝、大肠经。
具清热明目、润肠通便的功能。
生决明子长于清肝热,润肠燥。
用于目赤肿痛,大便秘结。
炒决明子:寒泻之性缓和,有平肝养肾的功效。
可用于头痛、头晕、青盲内障。
且炒后质地酥脆,易于粉碎和煎出有效成分。
决明子性微寒,容易拉肚子、腹泻、胃痛的人,不宜饮用此茶。
需要注意的是:有泄泻与低血压者慎用决明子制剂。
其“主渲泻”的副作用,一定要引起怀孕女性的重视,最新研究发现,长期饮用轻则引发月经不规律,重则使子宫内膜不正常,从而诱发早产。
决明子经过炮制后有不同的功效,无所谓哪个更好
关于京子的功效与作用和京子的作用与功效归经禁忌性味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收藏本站。

牡荆的医药价值

名称:牡荆
拉丁名称:Vitex negundo L.var.cannabifolia (Sieb et Zucc.)Hand.-Mazz
科:马鞭草科Verbenaceae
属:牡荆属Vitex
释名:黄荆、小荆、楚。
气味:
实:苦、温、无毒。
叶:苦、寒、无毒。
根:甘、若、平、无毒。
茎:甘、平、无毒。
主治
1、白带下。用牡荆子炒焦为末,饮服。
2、小肠疝气。用牡荆子半升,炒熟,加酒一碗,煎开,乘热饮服。甚效。
3、湿痰白浊。用牡荆子炒为末,每服三钱,酒送下。
4、耳聋。用牡荆子泡酒常饮。
叶:
1、九窍出血。用荆叶捣汁,酒调服二合。
2、小便尿血。治方同上。
3、腰脚风湿。用荆叶煮水,熏蒸病人,以汗出为度。
根:各上风疾。用七叶黄荆根皮、五加根皮、接骨草,等分煎汤,每日饮服适量。
茎:灼疮发热,风牙痛。青盲内障。
荆沥
1、中风口噤。服荆沥,每次一升。
2、头风头痛。用日取荆沥饮服。
3、喉痹疮肿。取荆沥细细咽服。或以荆一把,水煎服。
4、心虚惊悸,形容枯瘦。用荆沥二升,火上煎成一升六合,分四次服,白天服三次,晚上服一次。
5、赤白痢。久不愈。用荆沥饮服,每日五合。
6、疮癣。用荆沥涂搽。
功能
当年生灌木之牡荆花丛
1、白带下。用牡荆子炒焦为末,饮服。
2、小肠疝气。用牡荆子半升,炒熟,加酒一碗,煎开,乘热饮服。甚效。
3、湿痰白浊。用牡荆子炒为末,每服三钱,酒送下。
4、耳聋。用牡荆子泡酒常饮。
叶:
1、九窍出血。用荆叶捣汁,酒调服二合。
2、小便尿血。治方同上。
3、腰脚风湿。用荆叶煮水,熏蒸病人,以汗出为度。
根:
各各上风疾。用七叶黄荆根皮、五加根皮、接骨草,等分煎汤,每日饮服适量。
茎:
灼疮发热,风牙痛。青盲内障。
荆沥
1、中风口噤。服荆沥,每次一升。
2、头风头痛。用日取荆沥饮服。
3、喉痹疮肿。取荆沥细细咽服。或以荆一把,水煎服。
4、心虚惊悸,形容枯瘦。用荆沥二升,火上煎成一升六合,分四次服,白天服三次,晚上服一次。
5、赤白痢。久不愈。用荆沥饮服,每日五合。
6、疮癣。用荆沥涂搽。
牡荆茎
治感冒,风湿,喉痹,疮肿,牙痛。
①《别录》:疗灼烂。②《本草拾遗》:治灼疮及热焱疮有效。
③《安徽药材》:治喉痹肿痛。
④《江苏植药志》:内服治感冒;外用煎水洗皮肤病,消疮肿及风湿等。 取牡荆叶半斤,置面盆中,加开水以浸没药面为度,浸泡至水呈浅绿色时,加温水到半面盆;然后将两脚浸于药液中5~6分钟,擦干。每晚睡前1次,一般浸洗5~6次后即可痒止而愈。亦可用鲜牡荆叶直接涂擦于患部,每日1~2次,同样有效。
来源
该品为马鞭草科植物牡荆VitexnegundoL.Var.Cannabifolia(Sieb.EtZucc.)Hand.-Mazz.的新鲜叶。
夏、秋季叶茂盛时采收,除去茎枝。
性状
该品为掌状复叶,小叶5片或3片,披针形或椭圆状披针形,中间小叶长5~10cm,宽2~4cm,两侧小叶依
牡荆叶
次渐小,先端渐尖,基部楔形,边缘具粗锯齿;上表面绿色,下表面淡绿色,两面沿叶脉有短茸毛,嫩叶下表面毛较密;总叶柄长2~6cm,有一浅沟槽,密被灰白色茸毛。气芳香,味辛微苦。

相关文章